新東方網(wǎng)>熱點專題>家庭教育高峰論壇>現(xiàn)場嘉賓>正文

謝剛: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幾何級增長,家長和老師都沒跟上

2017-11-12 15:08

來源:新東方網(wǎng)

作者:

謝剛: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幾何級增長,家長和老師都沒跟上

 ?。ㄑ葜v人/謝剛 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市聯(lián)合校區(qū)學校心理學家、學校心理學博士)

  一、沒有“心理健康”,“成功”虛同妄談

  93年我開始攻讀心理學碩士時,很多人一聽到“心理”就直接聯(lián)系到“心理疾病”。現(xiàn)在很多孩子沒有達到心理疾病的程度。但是沒有心理疾病,就等于擁有“心理健康”嗎?

  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:處理生活中的壓力,發(fā)揮潛能有效工作,為社會做貢獻的狀態(tài)。

 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定義,就在想,這不也是對成功的定義嗎?這些因素都是研究表明與“成功和幸福感”最相關(guān)的!

  所以,想達到 “心理健康”的狀態(tài),蘊含著上進心、責任心、毅力、抗挫折能力、愛心等等優(yōu)良的品質(zhì)和行為習慣。絕不僅僅是沒有心理疾病。

  更重要的是,沒有“心理健康”,“成功”虛同妄談!

  北大徐凱文老師在第九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發(fā)言上分享:北大一年級的新生,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,其中有30.4%的學生厭惡學習,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。還有40.4%的學生認為人生沒有意義,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。考上北大可是我們基礎教育下的“成功”啊!

  徐老師還分享,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100個中國人當中只有1個人患有精神障礙,而這個數(shù)據(jù)到2005年的時候已經(jīng)達到了17.5%。焦慮癥的發(fā)病率,上世紀八十年代大概1%到2%,現(xiàn)在是13%。20年前,抑郁癥發(fā)病率是0.05%,現(xiàn)在是6%,增加了120倍。

  美國情況更嚴重,9 到 17歲的青少年中21%有可以診斷的心理健康問題或上癮癥狀。大約10.7% 的美國青少年有抑郁癥,5.9%有嚴重焦慮癥狀, 而自殺在2016年升為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。

謝剛: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幾何級增長,家長和老師都沒跟上

  下面這張圖片,拍的是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巡回展示的行為藝術(shù):一千個空空的書包,像隕落的星星,散在草坪上,代表每年約一千名自殺身亡的大學生。謝剛: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幾何級增長,家長和老師都沒跟上

  2016年,我來北京開“應用心理學大會”時,北師大心理學部長發(fā)言:“經(jīng)濟飛速發(fā)展的時代,我們用錢解決不了的問題越來越多!”

  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:因孩子心理健康來求助的家庭,問題可能不一樣,相通的是基本上都至少晚了三年,有的甚至晚了二十年!孩子已經(jīng)三十出頭,才找到我:很多孩子無法處理生活中任何壓力,不能正常工作,連父母都不尊重,更不用提為社會做貢獻,這和“心理健康”的定義正好相反!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再去干預、治療,真的事倍功半!

謝剛: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幾何級增長,家長和老師都沒跟上


 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兩方面,基因和環(huán)境?;蛘嫉?0-50%,而另外的50%-60%,來自于環(huán)境。今天,我們討論的重點就是這50-60%可以調(diào)整的因素。

  二、孩子心理健康的起跑線,是和睦的家庭關(guān)系

  先從我自己的家庭講起吧。

  我的弟弟、妹妹,比我各小四歲和兩歲,很遺憾,都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,都是青少年末期發(fā)病,到現(xiàn)在還需要別人的照顧,沒法處理生活中的壓力,更別提發(fā)揮個人的潛力了??偨Y(jié)他們這種狀況形成的原因,真是囊括了這幾十年來教育心理學的所有發(fā)現(xiàn)。

  首先,他們成長過程中基本的心理需要沒被滿足。

  孩子的第一個基本需要是“歸屬感”。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力量的源泉。

  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個部分,是能夠“處理生活中的壓力”,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  每一對能和睦相處的夫妻,不但擁有感情基礎,還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,寬容、耐心、會溝通,還會管理情緒。我們都有會生氣的時候,生氣不分好壞,但是怎樣表達出來,就有好壞之分。

  生活在和睦家庭里的孩子,每天都在上著最生動的“心理健康”課,他們知道怎么樣去處理壓力,怎么樣去解決沖突,這些都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觀察和學習來的。

  而我的父母是小吵天天有,大吵三六九,逢年過節(jié)吵最厲害。

  生活在父母關(guān)系不和的家庭:重復暴露在充滿矛盾、要求總不一致的環(huán)境中,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,削弱對情緒和行為的控制能力,更容易產(chǎn)生恐懼、抑郁、憤怒的感覺。父母之間長期沖突,無論是否離異,與孩子的焦慮和問題行為都成正相關(guān),和健康成負相關(guān)。孩子暴露在沖突中的時間越長,負性情緒越多,相應的行為反應,比如攻擊性行為,也越多;成年后的親密關(guān)系更為脆弱,更可能離異。

謝剛: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幾何級增長,家長和老師都沒跟上


  如果說人生真的有什么起跑線,孩子的起跑線真的就是父母的關(guān)系。

  我和我的弟弟妹妹早已經(jīng)輸在起跑線了,我清楚的記得我弟弟在18歲時發(fā)病,就是當時我母親因為和父親多年的矛盾而離家出走,幾個月都不知道去了哪里。

  我去醫(yī)院看望弟弟,他當時出現(xiàn)了幻覺,沖著門外喊“媽”,還問我:“我只想全家生活在一起,這個要求過分嗎?”

  夫妻關(guān)系惡劣還會直接影響到父母和孩子的互動。

  像我妹妹我也覺得很遺憾。我爸爸重男輕女。我的名字謝剛像男孩的名字,因為是出生以前就起好了,我出生之后我爸一看是個女孩也懶得改了。

  而妹妹出生時,父親一看又是女孩,扭頭就走,連飯都不給母親送。所以我媽媽看到她的時候,雖然在生理上照顧她,但是沒有那種聯(lián)結(jié),也沒有那種愛。

  我們講孩子與母親最初的依戀太重要了。在孩子的嬰兒期,你不光是喂飽孩子,每個你給孩子的眼神,跟他講的話,還有擁抱,都在向他傳遞“你很重要,世界很安全,我會一直在你身邊”,這樣,孩子就會信任這個世界,對未來充滿希望。

  而我的妹妹缺失了這些。媽媽懷弟弟的時候,剛一歲多的妹妹被送回父親老家近兩年,所以和母親關(guān)系一直冷漠。一直就是對周圍的世界有不信任感,最后工作的時候,一直在懷疑別人老是在說她的壞話,出現(xiàn)精神分裂的癥狀。


  三、你剝奪孩子的自主感和成就感,就是在剝奪“心理健康”的根基

  除了歸屬感,成就感和自主感也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,因為這些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能發(fā)揮多大潛能。

  我的弟弟,從小學習能力比較差。小孩子如果遇到一個困難的問題,比如說作業(yè)他做不出來,第一個反應很可能是逃避,所以在小學時弟弟一做作業(yè)就說自己“頭疼”,我爸爸很喜歡男孩子,所以他一說“頭疼”,父親就要求我替他做。他一直這樣逃避,在學習中完全沒有成就感。課外也沒有其它自己做得好的事情,來體會自信心。

  如果一個孩子,在各個方面都找不到讓自己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主感的活動,他的“心理健康”就沒有一點根基。

  而妹妹正好相反,她天生很有美術(shù)天賦,初中時無師自通畫的臨摹,和我在本科時看到的美術(shù)系學生作品相似,她不用人教就自己會。

  可父母沒有給她機會深造,安排她上職高,然后去商場工作。今天俞敏洪老師也在講,不管你做什么工作,只要是你喜歡的工作,你一定會有生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,可是她沒有,她在工作上完全用不到她自己的天賦。

  這是我妹妹成長中巨大的缺失。等我2000年開始工作,終于有條件支持她發(fā)展愛好時,她已經(jīng)病了六年,進出醫(yī)院幾次。身邊沒有強大引導的情況下,連幾個月的設計課程都堅持不下來,到現(xiàn)在都無法知道“個人潛能”到底有多大。

  所以,孩子有自己天生能力和個性特點,需要父母的接納和尊重,才能建立成就感和自主感。否則他們的心理健康就有很大的隱患。

謝剛: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幾何級增長,家長和老師都沒跟上



  四、你每天都在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喂“垃圾食品”嗎?

  我自己在美國加州的小學工作的時候,有一個12歲的孩子來我們家,是我大兒子的同學。我兒子剛練完鋼琴,我說讓他也彈一彈,他灰著臉說不要,覺得不如我兒子彈得好。我非常詫異,因為我知道他明明比我兒子彈得好很多。這個孩子并不是謙虛,他是真的覺得自己彈得不夠好。為什么呢?

  這個孩子的爸爸經(jīng)常打他媽媽,也經(jīng)常打他、批評他,親子間的互動總是負面的。所以明明很優(yōu)秀的孩子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。沒有自信。他會這么看待自己,是從跟父親的相處中得出的結(jié)論。

  父母跟孩子日復一日的相處,最終留給孩子記憶的烙印。

  比如,我是1996年到美國的,到現(xiàn)在21年了,我們家不慶祝中國新年,為什么?因為我一想到新年,我馬上就想到我媽媽在哭,我爸爸在喊。我到現(xiàn)在正在慢慢的去克服,這就是記憶的力量。

  曾經(jīng)有一位音樂天賦特別高的學生告訴我,我和我姐姐一輩子都不會再碰鋼琴。因為我們每次看到或想到鋼琴,想到的都是屈辱感。因為她們的媽媽鋼琴彈得非常好,每次姐妹倆練琴,馬上就可以聽出哪里不對,所以總在挑毛病。

  這位學生最深刻的記憶就是一個冬天的晚上,姐姐在責罵下拒絕練琴,被媽媽趕到冰冷的院子里罰站,姐姐穿著拖鞋,穿著很單薄的衣服。而她就跪在在媽媽面前求她讓姐姐進屋里來。這是她對鋼琴最深的記憶。

  雖然媽媽想讓女兒進步的出發(fā)點是好的,希望孩子堅持下去,可媽媽的方式不對。一味的批評和懲罰只會讓女兒把“練琴”和負面的情緒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

  大量的心理學證明,不管是師生還是親子互動,只有把鼓勵和指正的比例保持在 4:1 到 5:1 的時候,孩子接受起來才更有效。

  孩子彈鋼琴總有好的地方,你要是指出來說,孩子你看這么難的曲子,你都堅持練了一個多星期了,我特別佩服你這種毅力。孩子就更有意愿和動力,繼續(xù)堅持下去。

  有一個爸爸說他不會彈鋼琴,可是家里倆孩子特別喜歡彈鋼琴,為什么呢?因為他們一彈鋼琴這個爸爸就靠在旁邊,用既羨慕又崇拜的眼光看著孩子,然后說你們彈的真好,孩子就可喜歡彈鋼琴了。

 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積極記憶。我們每天對孩子的臉色、說的話、管教的方式,傳遞眼神等等,都會成為孩子的記憶,成為孩子心理健康的食糧。

  五、如何讓孩子學會面對挑戰(zhàn),獲得成功

  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功,充分發(fā)揮潛能,少不了面對困難時的韌性和恒心。

  但是面對困難的和挑戰(zhàn)的時候,是什么在影響孩子是選擇堅持還是放棄,是選擇爭取還是退縮?

  積極心理學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馬丁·塞利格曼博士的研究表明,三個原因決定孩子面對困難和挑戰(zhàn)是悲觀還是樂觀:

  1. 孩子在成長中常聽到和看到的父母對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。換句話說,如果孩子成功的時候,父母總是歸結(jié)為孩子個人的努力或特長,如“你交流能力真好,我都被你說服了!”等,孩子就慢慢會形成樂觀的解釋方式。

  2.孩子失敗時父母批評的方式。如果孩子失敗的時候,父母總是歸結(jié)為孩子個人的錯誤,并給他貼標簽,如“你就是記性差! ” , “女孩子數(shù)學都不好!”等,孩子就慢慢會形成悲觀的解釋方式。工作中接觸過很多家長,看到孩子一點失誤,馬上夸張到將來會有多么糟糕的結(jié)果。比如孩子只是錯了一道數(shù)學題,馬上就說:“你要是建房子,錯一個小數(shù)點得了嗎?是要出人命的啊!”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,但這發(fā)應也太夸張了!以后還敢再犯錯誤嗎?

  3.早期生活中有負面事件反復發(fā)生。如親近的家庭成員在自己幼年時離世、父母離婚、或長時間發(fā)泄負面情緒等。如果沒有適當引導,孩子會覺得不論自己如何努力,壞的結(jié)果總會出現(xiàn),個人努力不會有用,所以感到無助,將來在遇到困難時則更容易選擇放棄。

謝剛: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幾何級增長,家長和老師都沒跟上



  六、“為未來成長而學習”還是“為過去錯誤而懲罰”?兩種教育天壤之別

  孩子在各方面表現(xiàn)都好的時候,通常一好百好。但孩子們犯錯以后,已經(jīng)是極度的悲傷、恐懼、失望、有挫折感了,我們的反應孩子會特別印象深刻,管教的效果也會截然不同。

  我記得我工作的高中曾有幾位男生在網(wǎng)絡上攻擊某位老師,被校方發(fā)現(xiàn)后每位學生的家長都被叫到學校談話,要接受停學的處罰。當時這幾個男生被一起叫到辦公室來開會的時候,你就看到,其中有的家長臉色都快掛不住了。你可以想象回到家里他們會怎么發(fā)作。

  可是有一位爸爸,非常心平氣和。開完會之后問他,您的反應為什么跟其他家長不一樣?

  他就告訴我,誰年輕的時候沒犯過錯。我跟孩子談過這件事了,他其實根本沒上過這個老師的課,就是因為別的同學都在說這件事情,他跟著瞎起哄,結(jié)果他說的話更難聽,也得到了更嚴重的懲罰。

  但是孩子對這件事記憶非常深刻,他學會了要三思后行,不要人云亦云。

  所以孩子失敗的時候,父母的態(tài)度決定了孩子從這件事情上學習了什么東西。

  如果我們發(fā)火了,孩子就會想怎么反抗我們,跟我們爭辯,我們就轉(zhuǎn)移了目標了,就把焦點變成跟孩子的沖突上,就錯過了在錯誤中學習的機會。

  “為將來的成長而學習”還是“為過去的錯誤而懲罰”,不同的管教理念,對孩子面對錯誤或失敗時的心態(tài)有天壤之別的影響。

  七、真正的放養(yǎng)是有底線沒上限

  很多家長問我,是不是放養(yǎng)的孩子心理更健康?

  我說,那要看你怎么看放養(yǎng),真正放養(yǎng)的孩子不是說放著不管的,真正的放養(yǎng),是有底線沒上限。比如我給你自主選擇的自由,但是我有底線,比如我需要你是一個誠實的人,是一個負責任的人,是一個能夠堅持的人。有了這些底線,上限我不去限制,這才是真正的放養(yǎng)。

  這樣養(yǎng)出來的孩子心理素質(zhì)更強,因為孩子有自主感和自由度,有選擇的權(quán)利。

  設想我們自己工作中時時都有人監(jiān)視著你,你做的不好的時候,馬上有人發(fā)現(xiàn),并且給你指出來,給你一些批評,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夠工作的上進心更強嗎?工作的滿意度更高嗎?不可能。

  孩子也需要這樣的自由度,他們控制不了早晨幾點上學,也控制不了有多少作業(yè),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盡量讓他有選擇的要多給孩子一些選擇的事情。

  比如說他的愛好、興趣等,你要觀察一下孩子到底喜歡什么,鼓勵他去嘗試可以發(fā)揮他優(yōu)勢的。還是那句話,我們有底線,比如孩子的健康很重要,那一定要有一樣運動,但是是什么運動?孩子可以自己去選擇。

  我們的痛苦,往往在于我們太多的為孩子負起了他的責任,孩子沒有自主感,也學不會為自己負責。

  八、總結(jié)

  最后,我們再回到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:處理生活中的壓力,發(fā)揮潛能,有效工作,為社區(qū)做貢獻。它們落實到生活中是什么樣子呢?就是相互支持愛護的夫妻關(guān)系,相互尊重的親子關(guān)系,這兩樣有了,孩子就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心理健康的基礎。

  愛因斯坦曾說過:教育,是學校里教過的知識都忘掉后,自己還保留的東西。

謝剛:當今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幾何級增長,家長和老師都沒跟上

  回頭想想,我們小學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學甚至研究生期間學習的具體知識還能記住多少呢?

  我們最終記住的,是這個過程中,對我們現(xiàn)在、將來、工作、生活中影響最大的自我概念、減壓方式、抗挫能力等心理健康的因素。

  祝愿我們的孩子,都可以充分發(fā)揮潛能,處理生活中的壓力,在成長過程中養(yǎng)成那些無法用分數(shù)衡量的品格和行為習慣!

  更多內(nèi)容請關(guān)注>>>第十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




教育頭條

  • 大學
  • 留學

            版權(quán)及免責聲明

            凡本網(wǎng)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(quán)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(含本網(wǎng)和新東方網(wǎng)) 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協(xié)議授權(quán)不得轉(zhuǎn)載、鏈接、轉(zhuǎn)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、發(fā)表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協(xié)議授權(quán)的媒體、網(wǎng)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,違者本網(wǎng)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    本網(wǎng)未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(zhuǎn)載稿,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轉(zhuǎn)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從本網(wǎng)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(quán)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"稿件來源:新東方",本網(wǎng)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    如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稿涉及版權(quán)等問題,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(nèi)速來電與新東方網(wǎng)聯(lián)系,電話:010-60908555。

            熱搜關(guān)鍵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