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歲神童高考667分:跟這件事比,什么家境學區(qū)房都弱爆了!
作者:黃閃閃
我是被吹神的,我就是有點興趣
這幾天,朋友圈被一則重慶神童不滿自己高考成績的新聞刷屏。
一歲會認字,兩歲自學英語,五歲從學前班直接跳級到二年級,十一歲把自家陽臺改造成化學實驗室,十五歲參加高考取得了理科667的好成績。
網(wǎng)友們大發(fā)感慨:給我們留條活路吧。
詩詞姑娘武亦姝被清華高分錄取的熱度還沒減退,武父被扒出身為律師合伙人又開了自家的書院,大家不免猜測這個少年一定又是一個在高知家庭中順遂成長的孩子。
但沒想到,小姜并沒有那么幸運。
2歲時父母離婚,他便和爺爺奶奶一起居住。幾年前,父親因一次意外患了腦動脈血管瘤,如今一直處于休養(yǎng)狀態(tài)。2016年,姜奶奶又被查出惡性膀胱癌,爺爺也長期受糖尿病的困擾,家中早已債臺高筑,多年不食葷腥。
沒有父母的陪伴、沒有敞亮的房間、沒有豐富的課外班、連各種做化學實驗的器材都是身邊的好心人資助的。
面對艱苦的生活環(huán)境和接踵而至的遭遇,小姜從未放棄,反而對學習有著更大的期許和熱情。
在接受采訪時小姜這樣評價自己:我其實就是智商稍微好一點,有可能還差一點,只是有興趣愛好而已。
愛因斯坦有句名言:愛為學問之始。
優(yōu)越的環(huán)境、顯赫的身份、富足的經(jīng)濟狀況都不是必須的,感興趣,才是一個人學習的最好樣子。
興趣是一個人的最強內(nèi)驅(qū)力
有這樣一句話:沒有興趣愛好的人都是“植物人”。
他們每天學著自己討厭的東西、做著自己無感的工作,要么渾渾噩噩,在生活中“裝死”;要么怨天尤人,在原地止步不前。
能專注投入到自己興趣愛好中的人呢?
知乎中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概括興趣于人的作用的:興趣是最純粹的內(nèi)在驅(qū)動,內(nèi)在驅(qū)動是最好的精力管理,它可以帶來美好的心流體驗以及更多的附加價值。
興趣是內(nèi)外動機最順暢的溝通者,它能幫助一個人找到自我實現(xiàn)的最佳途徑。
還記得新東方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王強嗎。
他是俞敏洪在北大學生期間的班長,出了名的書癡。
在一次演講中,俞校長這樣說道:“那會北大每個月給我們的生活費是22元錢,王強就把錢一分為二,一辦用來買飯菜票、一半用來買書。在那個年代,書的平均價格是5毛錢一本,王強每個月能買20本書左右,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畢業(yè),他無疑成了我們之中擁有最多藏書的人。很多年后,王強還開著他多年前買的第一輛小轎車,可家中的藏書卻無人能敵?!?
對書的癡愛,也讓王強一步步走上人生新的高峰,不僅是知名的古書愛好者和收藏家,更是獲得了牛津大學授予的終身院士榮銜。
高中同學達哥因為身高矮,總遭到同學們的嘲笑,隨著大家的刻意疏遠,他一直深感自卑,無心學習。
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對國際象棋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,經(jīng)過不斷的研究和練習,棋藝越來越精湛,在比賽中同學們總是輸給他,最后連老師都甘拜下風。
漸漸地,達哥變得自信起來,人緣也越來越好,最終也考取了一所不錯的大學。
心有所向,所以步有所往,所以人有所成。
興趣是一個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
李開復曾多次強調(diào):“10-15年之后,50%人類的工作將會部分或全部被人工智能取代。”
我們的孩子就處于這個大變動的時代,與其指望所學的專業(yè)或從事的行業(yè)能幫助他們在以后的浪潮中立足,不如從興趣出發(fā),培養(yǎng)孩子舍我其誰的核心競爭力。
上個月,孫莉PO微博祝賀女兒多多在鋼琴比賽中獲獎。
網(wǎng)友評價:看了多多你才知道和普通孩子的成長差別到底有多大。
參加國際時裝周的走秀、獨自撰寫英文劇本、出演話劇,興趣廣泛的多多全面發(fā)展,把眾多同齡人遠遠甩在了身后。
不得不說,這種競爭力是黃磊夫婦給到女兒的比萬貫家財更為重要的東西。
電視劇《小別離》中,刺頭小宇是個不愛學、調(diào)皮搗蛋的男孩,在申請美國的高中時,本來各項學科成績都不占優(yōu)勢,但卻因為在面試時表演了一段架子鼓,而被考官錄取了。
大概小宇自己也未曾想過,平時泄憤、玩鬧的興趣愛好竟變成了自己的“武器”;又或者,考官看中的是不是他打鼓的技巧或姿態(tài),而是對音樂的熱愛和堅持。
有實驗研究表明:堅持一個興趣長于十年的人,在事情的專注度和毅力上是遠遠超出同輩的。
當自律和自省已經(jīng)形成習慣,這種習慣完全可以遷移并應用于任何領域的學習能力上來。
這才是孩子能夠安身于未來的實力和保障。
生物學家達爾文曾在自傳中這樣寫道“就我記得我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,其中后來對我發(fā)生影響的,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,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,深喜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。”
智慧的父母,都懂得發(fā)現(xiàn)、挖掘孩子的興趣激發(fā)點,幫助他們培養(yǎng)良好的興趣習慣。
1.弱化教育的功利性
在大部分父母眼中,興趣是有鄙視鏈存在的。
玩滑雪、馬術、潛水的瞧不起學鋼琴、籃球、游泳的,但二者都無法撼動奧數(shù)、英語的頂端地位。
興趣一旦被教育的功利性裹挾,就算不在乎“高級不高級”,也一定會考慮“有用或沒用”。
于是,有的父母只允許孩子閱讀學校推薦的書目,還有父母因孩子所長不是重點學校的招生項目就強制孩子更換、放棄。
這樣打著“都是為了你好”的旗號,打擊孩子自信心和積極性的行為,又怎能幫助孩子發(fā)現(xiàn)、發(fā)展人生的閃光點呢。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反倒是那些癡迷于短期看來“無用功”的孩子,常在不知不覺間實現(xiàn)了自己的目標。
放下得失心、摘掉有色眼鏡,陪孩子一起探索,而不是處處設限。
2.給孩子選擇的空間
前陣子,伊能靜曬出了兒子送他的母親節(jié)禮物,并評價:媽媽你很酷。
但她坦言:最好的禮物是孩子獨立的人格。
原來,即將上大學的兒子興趣廣泛,“作詞寫歌、畫畫、跳舞、拍短片、寫小說、設計服裝、舞臺劇,眼花撩亂。但是功課從來沒有低于A?!?
這一切,得益于這位超人媽媽懂得尊重孩子自己在興趣上的的選擇、適時退出。
但這位超人媽媽也不是天生就有超能力的。
早在參加一檔綜藝節(jié)目《幻樂之城》時,她就曾跟工作人員聊起自己和兒子第一次吵架的場景。
原來,兒子想學剪輯,她卻看中了編劇。兒子接下來的幾句話才讓她幡然醒悟:
“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,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?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!”
這她才最終認可了孩子的選擇,在母親的信任和支持下,孩子也交了一份令她滿意的答卷。
3.懂得堅持、敢于放棄
表姐的女兒蘭蘭從小開始學習游泳,小學二年級時已經(jīng)拿下了省里大大小小好多獎項。
教練看中了蘭蘭的天賦,想收她為旗下弟子,走專業(yè)運動員的路線。
當我們都為蘭蘭感到高興時,表姐卻拒絕了教練的邀約。
我問表姐:小時候蘭蘭哭鬧著不愿下水、練習時偷懶,沒人接送,你都咬著牙堅持下來了,現(xiàn)在終于學成,怎么又不游了呢。
她說:“以前對蘭蘭的嚴格管理是要教會她如何堅持,但現(xiàn)在蘭蘭還小,我不想在她還不懂事的時候替她決定她自己的人生軌跡。況且,一旦走上了專業(yè)的路線,就等于拒絕了其他可能。我希望蘭蘭將來能接觸更多的東西,有更多的興趣和可能性?!?
真是為表姐的智慧點贊。
堅持的意義,是排除各種興趣本身,最后能在孩子身上留下的最重要的東西。
但允許暫停、甚至允許放棄,并不是對孩子的喜新厭舊或懶惰拖拉聽之任之,而是轉(zhuǎn)頭尋找人生另外風景的智慧和勇氣。
如果說,最有生命力的教育是讓孩子進入癡迷的狀態(tài),那么興趣的培養(yǎng)一定是最快的捷徑。
這條道路或許不是一帆風順的,但它一定能指引未來的方向。
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條路上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、取悅自己、成就自己!
黃閃閃,一顆有著文藝心的90后辣媽,專注幼兒教育,愿在大千世界中成為一名樸實的寫字人。新東方家庭教育(ID:xdfjtjy),傳遞專業(yè)家庭教育理念,提供海內(nèi)外家庭教育資訊,分享可吸收、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。讓持續(xù)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