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毀掉一個孩子?不讓他獨處!
文/沐洋
周末帶孩子去朋友家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。
兒子一進門看到朋友的女兒正在玩樂高,就非常興奮地加入了進來。朋友放下手中的書本,對著天貓精靈說了一句:唐詩三百首。
我很詫異朋友的做法,明明孩子在專注地玩耍,為什么還要給她聽《唐詩三百首》呢?
朋友很神秘地一笑,對我說,我怕他自己玩耍太無聊,而且這大把的時間,想著可以讓他邊玩邊學(xué)點東西。
她的這種教育方式我也曾有過,兒子玩積木,我就在旁邊讀故事;兒子看畫報,我就給他放鋼琴曲;甚至坐飛機出去玩的時候,我會一直盯著兒子的一舉一動,他看窗外我就給他講大氣層、他摸安全帶我就給他講安全知識。
直到有一天,兒子很嚴肅地跟我說:媽媽,你能不能先不說話,讓我安靜地玩一會兒。
我能感受到兒子對我“喋喋不休”的厭煩。從那以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兒子自己玩耍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無聊。
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對孩子的陪伴,費盡心思地去計劃、填滿孩子的所有時間,卻忽視了培養(yǎng)孩子獨處的能力。
獨處,讓孩子更具有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
有研究表明,善于獨處的孩子更具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。
德國兒童心理學(xué)家曾專門做過實驗,名字就叫“What happened when kids are bored?”,實驗結(jié)果令人大吃一驚:原來“無聊”可以激發(fā)孩子的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!
在實驗中,研究人員把幾個孩子留在一個空空的房間里,房里只有桌子椅子少許日常物品,沒有任何真正的玩具,然后告訴孩子們工作人員稍后會回來。
一開始孩子們也表現(xiàn)出了無聊的狀態(tài),他們以為工作人員很快會回來,結(jié)果等啊等,一直沒等到。
無聊的孩子們靈機一動,開始玩起了游戲。他們把手邊的日常物品想象成了故事中的各種道具,桌子椅子變成了城堡、船,在小小的房間里玩起了角色扮演,上演了一出令研究人員驚嘆的自導(dǎo)自演戲。
獨處,讓孩子充分發(fā)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。而善于獨處的孩子往往都有著富足的內(nèi)心,他們在家庭中能感受到被愛、尊重和自己的價值,所以才能內(nèi)心充滿力量,去探索、去發(fā)現(xiàn)、去體驗更好的自己。
獨處,讓孩子更具專注力
紀錄片《零零后》用十年時間拍攝了幾個孩子的成長軌跡。
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叫一一的小女孩,她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獨處,不愛交朋友。
當大人鼓勵她交朋友時,她會說:我喜歡一個人玩,我覺得一個人玩挺好的。
其他的小朋友,三三倆倆的一起在沙坑里玩,一一會自己拿著小鏟子鏟來鏟去。園長問她要不要選擇一個人來跟她一起玩,她回答:我想自己玩。
中午小朋友一起吃飯時,一一還會沉浸在自己唱歌的世界,當小朋友吃完紛紛離開時,她不緊不慢地享受自己的午餐時光。
一開始,家長和園長都很擔心一一的獨處,害怕她將來不能融入社會。后來觀察發(fā)現(xiàn),一一更享受自己獨處的時光,她很悠然自得。
十年后,一一上初中二年級,她說她現(xiàn)在既能享受交朋友的樂趣也能沉浸在獨處的快樂中。不過,她更喜歡獨處。用她的話說就是:交朋友是收集來自世界的信息,而獨處是整理來自世界的信息。
跟同齡人相對,一一的專注力更強,她能自已一個人做喜歡的事情很久,而不感到孤獨。
這就是獨處帶給她的神秘力量。
讓孩子學(xué)會獨處,孩子更幸福
心理學(xué)家Larson和Lee把獨處分成兩種:非自愿獨處和積極獨處。
非自愿獨處,會給個體帶來傷害,且常與強烈的寂寞感和痛苦有關(guān);積極獨處能減少不良行為的發(fā)生,有益于心理健康。
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積極獨處的能力。
?。?)適度放手,給孩子獨處的機會
閨蜜就是一個懂得放手的家長。
她兒子一歲多的時候,她就開始嘗試讓孩子獨處,最開始是幾分鐘,后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孩子獨處的時間慢慢變長。
現(xiàn)在她的兒子兩歲多了,可以自己玩耍一刻鐘,而且常常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內(nèi),他會自己研究搭建積木,自己研究拼圖,每當自己完成一個小作品,都會興奮地手舞足蹈。
獨自玩耍的孩子可以自己制造快樂,從而達到自我滿足,他們不依賴父母,內(nèi)心更有力量。
可以試著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給孩子布置一個自己玩耍的小天地,放上孩子感興趣的玩具,讓他自己享受獨處的時光。
?。?)引導(dǎo)孩子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
綜藝節(jié)目《了不起的孩子》中,來自貴州的四歲女孩謝宛彤,讓人驚嘆。
小小的年紀,卻有著與年齡不符的專注力和邏輯力,能夠堅持幾個小時不分心,完成復(fù)雜的拼圖。
在節(jié)目中,她用三天時間完成了500塊巨型梵高星空拼圖。這副拼圖長6米,寬5米,難度極高,尤其是黑色的油畫部分,成人都很難分辨,這個小女孩卻用自己超乎同齡人的耐心完成了挑戰(zhàn)。
除了拼圖,她還會游泳、騎車等等,她的愛好非常廣泛。這樣的孩子一定不會害怕獨處,內(nèi)心豐富,就會有足夠的力量享受獨處。
意大利傳奇導(dǎo)演費里尼曾說:
獨處是種特別的能力,有這種能力的人并不多見。我向來羨慕那些擁有內(nèi)在資源、可以享受獨處的人,因為獨處給你一個獨立空間、一份自由。這些都是人們嘴上喊“要”,實際上卻害怕的東西。人生在世,沒有什么比獨處更讓人懼怕的了。他們害怕寂靜無聲、害怕那種剩下自己一人與自我思緒及長篇內(nèi)心獨白獨處時的靜默。
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幾種興趣愛好,長大后無論身在何處,都能享受自己的陪伴。
就像美劇《生活大爆炸》里leonard在母校畢業(yè)典禮上送給學(xué)弟學(xué)妹的那句話:那些你獨自一人度過的時間,比如組裝電腦、練習(xí)大提琴,其實你正在做的事讓自己變得有趣,等有天別人終于注意到你時,他們會發(fā)現(xiàn)一個比他們想象更酷的人。
?。?)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
微博上很火的短視頻廣告《陪著≠陪伴》中,有個鏡頭印象深刻。(僅討論劇情,相關(guān)產(chǎn)品真實性與本文無關(guān)。)
兩個媽媽帶孩子在游樂場玩耍,孩子進入游戲區(qū)后,媽媽就自顧自地聊了起來,孩子從難度較高的滑梯上,順利地滑下來,滿心歡喜地期待媽媽的表揚,看見媽媽在聊天,就大聲喊了媽媽,卻得到的是媽媽頭也不回地敷衍,孩子很失落,自己一個人走回了滑梯。
獨處的能力從小就可以培養(yǎng),但是每個年齡段獨處的時間長短不同。我們在培養(yǎng)孩子獨處的能力時,要記得不是把孩子放在一旁,讓她自己玩耍,我們要在她玩累了或者高興的時候給予及時的回應(yīng)。讓他時刻知道爸媽一直就在身邊。
被父母無條件愛著的孩子,本身就像一道光。能穿透所有的負面情緒,即使獨處,也能充分感知愛的力量。
法國心理學(xué)家瓦隆指出:孩子對大人的依戀是他們自身心理的發(fā)展需求。作為父母,應(yīng)該幫助孩子走向獨立,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培養(yǎng)孩子對世界最初的信任感,幫孩子成為一個獨立、自信、強大的人。
教會孩子學(xué)會獨處,這會激發(fā)他思考的力量。一個人只有獨處時,才能成為自己,擁有真正的自由。
就像龍應(yīng)臺說的那樣,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;有些關(guān),只能一個人過;有些路,只能一個人走。她說,修行的路,總是孤獨的,因為智慧來自孤獨。
愿每個孩子都能在玩鬧之余學(xué)會獨處,并能在獨處中學(xué)會智慧地與自己、他人和世界相處!
作者:沐洋,夢想著做一枚扎實寫字的手藝人。新東方家庭教育(ID:xdfjtjy),傳遞專業(yè)家庭教育理念,提供海內(nèi)外家庭教育資訊,分享可吸收、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。讓持續(xù)的學(xué)習(xí)成為家庭的習(xí)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