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教育是讓你在皮膚上感知世界冷暖之前,在心靈上先搭起世界觀的臺子。”作為教育者,俞敏洪希望中國的孩子,能在讀書中找到未來,讓每一個人,都能“成為更好的自己,擁有更大的世界”。
最近聽聞新東方的創(chuàng)始人俞敏洪,以數(shù)千萬包下郵輪,帶幾千名教師出海航行。雖然筆者也是俞敏洪的粉絲,但有那么一刻,心里還是閃過些許質疑,一向在生活上低調的俞敏洪為什么要堅持這樣一場航海之旅?
是巧非巧,近日恰好接觸到俞敏洪身邊的一些人,知道了很多關于老俞不為人知的故事。至此,我才看到一個不忘初心的老俞,和一次不一樣的郵輪之旅。
01
2013年,《中國合伙人》上映。影片里,連續(xù)考了三次的成冬青終于走進北大的校園。
兩次高考落敗,眼看就要屈服于當農(nóng)民的命運,他最后一搏,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,從明眸變成近視眼,終于考上北大,然而現(xiàn)實再次給了他一記悶棍。
跟那些天賦異稟的同學比起來,他只是一個只知道下笨功夫的“土鱉”,即使再努力,似乎都難以超越他們。
這看起來確實是俞敏洪的縮影。
俞敏洪是同班唯一一個從農(nóng)村考入北大的學生,跟別人相比,思想保守、普通話不標準、藝術和體育無一特長。
甚至憑借死記硬背得到高分的英語科目因為發(fā)音不準,迫使俞敏洪被調到了最差的班級——“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”。
他后來自己回憶說:“我在北大一直挺自卑的,從進北大到出北大的11 年間,我一直生活在自卑里?!?
那些優(yōu)秀的人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,我們普通人再怎么努力都做不到。這樣的現(xiàn)實,怎么能不讓人絕望。
在最絕望的時候,他大病一場,休學一年。俞敏洪后來回憶說,這場病救了他:“我突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,一下子胸懷寬廣了——為什么我要跟人比,我就是我自己?!?/strong>
02
俞敏洪經(jīng)常拿這句話鼓勵迷茫期中的年輕人:“當全世界都拋棄你或者你拋棄了全世界,唯一能夠和你不離不棄的就是你手頭的那些書籍?!?
這是他的經(jīng)驗之談。大三的時候,他開始拼命地讀書,幾乎以每天一本書的速度在往前走。整個大學,他看完了八百本書。
那時候,他并不知道讀書到底能干什么,因為讀書對于現(xiàn)狀并沒有什么改變,他的成績依舊不好,他在北大畢業(yè)時候的平均分是67分,依然是全班倒數(shù)第五名,讀書看起來沒有改變什么。但他的思想和心態(tài)悄然地發(fā)生了變化。
在北大的畢業(yè)典禮上,他講了這么一段話:“同學們你們都很厲害,我追了大家五年,一直沒有追上,還得了一場病。但是,請同學們相信,只要我還活著,我不會放棄。你們5年做成的事情我做10年;你們10年做成的事情,我做20年;你們20年做成的事情,我做40年……”
他是這么說的,也是這么做的。之后的人生里,他曾經(jīng)無數(shù)次面臨過類似的絕望:被北大開除的時候,公司面臨巨大危機的時候。
但他學會了在絕望中尋找希望。那些獨自讀書的歲月里,他慢慢地具備了自我生長的力量。
到現(xiàn)在為止,很多人對他大學讀完八百本書的數(shù)據(jù)表示懷疑。
但在2015年的一次演講中,他說,不到3個月的時間,他一共讀了接近60多本書,做了三萬多字的讀書筆記。時至今日,他依舊保持著每年讀一百本書的習慣。
他要管理整個企業(yè),還要指導各種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,有各種應酬,比我們任何人一個都忙,怎么可能還保證這么大的閱讀量?
看了他的時間作息表之后,你就知道為什么了。
他說:“我的勤奮一般人跟不上。我平均每天工作16—18個小時,如果沒有應酬,平均每日三頓飯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半個小時?!?
他每天都很忙,早上六點半起床,晚上十二點睡覺。但他依舊在堅持讀書。坐飛機、坐汽車,這些時間就是他讀書的時間。即使在特別顛簸的時候,他都可以在汽車上看書。
他說,人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。人生最重要的是注意力和穿透力,我們需要排除周圍所有的紛紛擾擾,眼睛盯著你前行的路;需要擺脫所有微信和微博的騷擾,堅持專注地學習。
只有這樣,我們才可以穿透黑夜,看到星光。
03
中國近年的教育,向來只重視成績的高低,卻很少考慮到人格的塑造、自信心的培養(yǎng)。俞敏洪曾深受其苦,雖然他最終通過讀書、通過自我教育,成功走了出來,但那些跟他一樣依舊在自卑中煎熬、在迷茫中看不到未來、還不具備健全人格的孩子,是他永遠的心頭之痛。
當一個孩子本身具備了更好的情懷和更高的胸懷,成績的優(yōu)秀并不是一件難事。俞敏洪不希望下一代的孩子,在這樣的教育中舍本逐末,痛苦煎熬。他希望能盡他所能,去改變這種教育的現(xiàn)狀。
“所謂大學者,非謂有大樓之謂也,有大師之謂也?!痹鴵吻迦A大學校長的梅貽琦,是國內“通識教育”的倡導者和踐行者,他提出,大學應該從知、情、志三個方面,全面培養(yǎng)學生的獨立人格。其中,教師不單要能“以己之專長之特科知識為明晰講授”,而且要為學生的“自謀修養(yǎng)、意志鍛煉和情緒裁節(jié)”樹立楷模。
這也是俞敏洪的夢想:他要讓新東方成為一所鼓勵通識教育、培養(yǎng)人文主義精神的私立文科大學。
他說:“中國需要的是未來,未來需要的是有自由精神、獨立人格、獨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。新東方的偉大事業(yè),就是為中國培養(yǎng)這樣的未來?!?
而要培養(yǎng)出獨立人格的孩子,就先要培養(yǎng)出具有獨立人格的老師。
俞敏洪要求新東方的管理者和優(yōu)秀員工每年必須讀超過20本書,事實上,每年讀書超過50本成為了管理者的常態(tài)。
公司內有許多團隊把每月的讀書分享做成例行的部門會議內容,主管會抽出大量的時間做親筆點評。
他期望“通過不斷堅持讀書,能讓新東方老師們培養(yǎng)自由精神、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,能最大化地保證新東方的教學產(chǎn)品和教學質量,也能給每一個來新東方學習的孩子們樹立最好的學習榜樣”。
04
然而讀書并不是所有人都天然會喜歡的事情,外界有太多的誘惑,讓時間成為了最稀缺的資源。有書有一句口號“你有多長時間沒讀完一本書了”,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內心之痛。
時代在進步,閱讀資源在豐富,讀書的成本越來越低,但讀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了。
俞敏洪說“閱讀是在孤獨中和思想、和靈魂交朋友”,讀書之“獨”,尤其對當下的年輕人而言,更是難以容忍的。
所以現(xiàn)在流行一個詞“共讀”,眾多年輕人以書為媒,依托平臺,尋找到更多意氣相投的伙伴,又重新找回讀書的樂趣。
而這一次,俞敏洪則把這種共讀模式帶到了海上,郵輪里,帶著新東方的2000名愛書的優(yōu)秀老師登船,在海上共讀,共分享,共成長。
他希望用這樣的投資,用這樣的行為,倡導讀書,倡導通識教育,倡導新東方的理念“終身學習,全球視野,獨立人格”。
有人說:“教育是讓你在皮膚上感知世界冷暖之前,在心靈上先搭起世界觀的臺子?!?/strong> 中國需要真正的教育者,而不只是功利的提分老師。他希望這2000個上船的老師,能一起播下希望的種子、讀書的種子。
他希望中國的孩子,能在讀書中找到未來,讓每一個人,都能“成為更好的自己,擁有更大的世界”。
(責任編輯:馬薈)